作为科技界和工业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实验平台,同步辐射光源正在变得更亮,以看到更清晰的物质结构。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高端学术论坛”获悉,在北京、上海、合肥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我国科学家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先进同步辐射光源,并将使其全方面覆盖高、中、低能区。
在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放大镜”为造型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已经显出了大致的模样。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简称“高能光源”,于2019年6月29日开工建设,建设周期为6年半。
高能光源项目总指挥、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潘卫民介绍,高能光源聚焦高能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也是世界最亮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与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行的美国先进光子源(APS)、欧洲同步辐射装置(ESRF)、日本SPring-8、德国的PETRA-III一起,构成世界五大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将有效满足国家战略和工业核心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等相关研究对高能量、高亮度的X射线月,高能光源的首栋建筑单体综合动力站交付使用,5月,直线日,首台科研设备加速器电子枪安装,由此,高能光源郑重进入设施安装阶段。
“我们一定要保证后墙不倒,确保高能光源在2025年12月验收并投入运行。”潘卫民说,在此之前,2024年4月,HEPS将打出第一束同步光;2025年9月,HEPS试运行将开始。
高能光源首批将建设14条光束线和相应的实验站,可提供纳米空间分辨、皮秒时间分辨、毫电子伏能量分辨的同步光,通过对微观结构多维度、实时、原位表征,解析物质结构生成及其演化的全周期全过程。
潘卫民表示,后续高能光源还将规划建设更多光束线站,“高能光源建设高性能光束线年,预期线条左右,总体上进入世界前列;到2040年,预期线条左右,总体上处于世界领头羊”。
在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个酷似“鹦鹉螺”的建筑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来来往往。这个“鹦鹉螺”承载的就是高性能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光源(SSRF)。
1993年12月,我国科学家丁大钊、方守贤、冼鼎昌三位院士建议在中国建造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2004年12月,上海光源工程正式动工,2009年5月6日正式对用户开放。
“上海光源开放运行12年,用户已超越了3万人,机时供不应求。”上海光源科学中心主任、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堂说。
截至2020年底,上海光源已经服务了遍布全国571家单位3100余个课题组的31500多名用户,在生命、能源、材料、物理等诸多领域,产出了一批重大成果。
2012年,清华大学施一公和颜宁研究组的TAL效应蛋白特异识别DNA的机理;2014年,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研究组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上获得重大突破;2015年,中科院物理所丁洪研究组首次发现外尔费米子;2017年北京大学马丁研究组实现氢气的低温制备和存储;2019年,中科院植物所沈建仁、匡廷云团队发现硅藻捕光机制;2020年,支持我国科学家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系列蛋白质结构研究取得突破进展2016年11月,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即上海光源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新建16条高水平的光束线站并拓展光源性能,以实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近乎极限的空间、时间和能量分辨能力,全方面提升上海光源科技策源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二期工程预期在2022年6月完成所有线月完成国家验收并全面向用户开放。”赵振堂说。
面向未来,上海光源也有了相应的规划和发展路线图。“上海光源将率先升级为同时具备同步辐射高重频和高稳定性以及自由电子激光高相干性的第五代光源。”赵振堂说。
在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只“大眼睛”正在筹建之中,这个眼睛造型的大科学装置便是合肥先进光源。
“合肥先进光源的工程目标是国际先进、低能量区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科学目标是实现复杂体系电子态、化学态、轻元素结构的精确测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封东来说。
对于先进光源装置来说,不同的能区各有所长。“低能区侧重于功能研究,可用于研究化学反应、超导电性、磁性、航空发动机燃烧动力学等。中高能区侧重于研究结构,可用于观察单晶生长、蛋白质分子结构、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的结构缺陷等。”封东来说。
目前,全球大约有50余台光源,低能区和中高能区各占一半,其中有300多条低能区的光束线%。但是,在我国,随着客户的真实需求的扩大,低能区光束线数量少、性能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正因如此,合肥先进光源将目标瞄准了低能区。
“北京高能光源覆盖高能区,上海光源覆盖中能区,未来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建设合肥先进光源来弥补我国先进光源在低能区的短板,满足能源、化工、环境、健康、材料、信息等领域前沿研究需求。”封东来说。
合肥先进光源的英文简称是HALF(Hefei Advanced Light Facility)。由于HALF的意思是“一半”,封东来经常玩笑地说:“这说明合肥光源一半要靠我们建设,另一半是要靠用户用好。”
中科院共投入了3.56亿人民币,经过3年预研,已形成了建设方案。“目前,合肥先进光源的光束线和实验站的初步设计已完成,首批拟建设10个实验线条线条线站,以使用户得到满足的科学研究需求。”封东来说。